党员戴超,发扬螺丝钉精神,迎难而上,任劳任怨,指挥中心和抢险现场无缝切换,创下越秀区自然灾害领域连续三年零伤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的优异成绩;刻苦钻研,破解基层应急工作难题,多项地铁施工隐患问题解决方案被全国推广。
戴超于2019年5月起担任广州市越秀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协调科科长,任职以来,廉洁自律,勤勤勉勉,各方面表现突出。
一、发扬螺丝钉精神,勤勉奉公,创下优异成绩
2019年机构改革,越秀区应急管理局新设了应急指挥协调科,并突出一个“统”字,把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区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4个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集中在应急指挥协调科,并把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管理交给应急指挥协调科负责。
作为应急指挥协调科科长,三年来,戴超同志迎难而上,任劳任怨,和领导同事们一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下了越秀区自然灾害领域连续三年零伤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的优异成绩。
二、发挥业务特长,刻苦钻研,破解基层应急工作难题
面对基层专业人员不足,经费有限的客观情况,戴超平时注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研究怎样把三防工作、防灾减灾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科学有机融合,怎样整合应急抢险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渐渐梳理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工作台账。2021年,为吸取河南郑州“7.20”地铁水浸事故教训,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越秀区作为试点,研究完善项目业主与属地、部门协调监督管理机制。戴超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经办人和执行人,一是主笔起草了《越秀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监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利用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了涉及地铁施工、运营安全的多个事件和问题,其中包括地铁施工沿线的地面沉降问题、地铁站合建口的防汛隐患问题等。该经验被刊登在12月11日的《中国应急管理报》作全国推广。
三、科学有效组织各类应急响应和抢险任务,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2019年至今,戴超作为各类应急响应和抢险救援的前线指挥员,一直活跃在指挥中心和抢险现场,在每年的“龙舟水”、台风季,为了布防经常连续两三天不回家。三年内,他直接组织全区三防应急响应146次,包括防暴雨应急响应138次、防风应急响应7次、防汛应急响应1次;组织协调抢险排险任务1446次,其中树木抢险579次、排涝抢险268次、市政设施抢险258次、线缆抢险248次、地面塌陷、房屋、燃气等其他类型抢险93次。有效的布防和快速的处置,把大量隐患、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年以来,越秀区成功防御各类极端天气,没有因自然灾害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四、坚守一线,扎实开展各类抢险救灾任务的现场指挥协调工作
近三年来,戴超参与了越秀区大部分事故灾难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19年“7.25”广园东路金贵六街房屋应急抢险、2020年“11.30”狮带岗挡土墙坍塌应急抢险、2020年“12.2”孙逸仙纪念医院教学科研综合楼工程应急抢险。
2020年12月2日凌晨1时左右,越秀区人民街仁济路孙逸仙纪念医院教学科研楼工程项目工地基坑发生大量涌水,造成基坑旁边大片房屋沉降开裂,如不及时处置,有可能演变成类似2019年“12.1”广州地铁11号线沙河站地陷事故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戴超立即投入抢险救援工作,连续7天在抢险现场值守,直接负责了设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抢险现场会议、上传下达抢险指令、协调各抢险部门及各专业抢险队伍进场离场、协调抢险物料和运输车辆通行、协调居民疏散及善后,以及每日向市应急管理局、区总值报送抢险情况等具体工作。戴超与参与抢险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一道,在12月3日傍晚成功控制住涌水险情,陆续疏散工地周边居民群众155户共331人,并发放慰问金、补贴、慰问物资331份,顺利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及善后处置工作,成功把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