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连日来,大会精神在广州应急管理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深学细悟、融会贯通、贯彻落实、推动工作,这是应急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牢牢把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不断开创广州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
市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党支部书记 郭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第十一专章《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明确将国家应急管理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明确了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等具体要求,为新征程上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路径。如何深学细悟、融会贯通、贯彻落实、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应急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谈三点学习体会:
01
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重大意义
新安全格局是内外兼修的安全格局,对内部安全环境而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要练好内功、完善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并专节部署应急安全工作,明确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一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应急管理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
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专访时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节来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调应急管理工作,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当中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对于有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三是坚决扛起应急管理所担负的重要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应急管理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全灾种、全过程的管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进程中,应急管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重大意义,找准目标定位,自觉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围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来统领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实践。
02
精准聚焦“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这一新提法新要求抓好落实
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这一新提法新要求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的安全风险总是复杂多样、耦合叠加的,这必然要求在风险治理过程中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的理念与意识,切实改变单一部门处置单一风险的传统模式,切实在提升专业处置能力基础上,加强各相关部门或主体的系统联动与协同治理。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应对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的需要,是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协同高效”重要原则的具体举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2018年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打破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等困局,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基本构建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强化了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有力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是对大安全大应急理念的有力探索实践,在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中拉开了大安全大应急的序幕。特别是,我们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建立了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扁平化应急指挥等工作机制,提升了应急管理效能。而今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党中央对大安全大应急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站在既往探索之上,更加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我们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党委会部务会传达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时的部署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审视和谋划开展工作:一是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刻认识“三委三部”的工作职责使命,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二是要根据突发事件复杂演化机理,探索建立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层级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建立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扁平化应急指挥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推进预警和响应一体化机制建设,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三是要厘清责任,进一步压实“保一方平安”的属地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三管三必须”的行业监管责任,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03
突出围绕“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改革要求上抓好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从制度化、规范化的事后补救惩罚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超前化的事前预防转型。要不断推动公共安全治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跨越、从“被动防御”向“源头治理、主动防控”转型、从“随机安全”向“本质安全”升级、从“传统安全”向“智慧安全”转变、从“局部管控”向“系统治理”突破,着力通过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把公共安全治理的着力点放到源头治理上。
在安全生产领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被长期坚持,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向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包括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等在内的公共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逐步向新领域延伸。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这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的丰富,为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和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一是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智慧化建设,依托已建成的广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危险化学品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和正在筹划建设的“应急一张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信息化建设项目,运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三是要实施精准治理,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督促企业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实施隐患动态清零。四是要加强预案管理,建强应急队伍,备足应急物资,强化应急演练,更多引入逼真演练和无脚本桌面推演等,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五是要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民安全与应急意识、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科普宣教,提升应急安全普法的广度深度,着力探索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下一步,我将继续坚持全面系统学、原原本本学、深入领会学、结合实际学,带着信仰、感情、忠诚、使命学,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敬业奉献,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