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面对新一轮强降雨天气,越秀区采取三项工作制度。各职能部门按照应急响应要求对分管的行业进行重点观察。重点做好围墙、挡土墙、山体、路树、道路地陷、危房、工地等巡查工作,发现险情及时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等排险工作;加强内涝强排措施,各抢险队伍待命;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做好群众转移和安置救助工作。确保全区汛期安全平稳。
一、强化“敲门行动”落实
越秀区强化防汛工作责任,按照省防总“提升一级”响应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联合值守机制。区领导迅速到位指挥,8个单位领导立即赶到三防指挥部参加联合值守。12时07分升级为二级应急响应,区委书记王焕清带队到区应急综合指挥中心参与值守,全体三防办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到位。各街道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严密部署、靠前指挥,做好应急值班值守,严肃防汛工作纪律,严格落实三防责任制,确保三防责任人在岗履职,确保指挥不缺位。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开展“敲门行动”,逐一敲门,逐一告知,逐一落实,进行人员疏散,并时刻关注风险点情况,严密落实防汛防御各项工作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白云街城管科联同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上街巡查水浸点、户外广告招牌、危树以及建筑外立面等。由于下雨时间较长、排水井容易发生堵塞,东船上街西菜地发生水浸。得知汛情后,白云街三防抢险队和白云街环卫站立即调动白云街三防物资仓库,赶往现场,紧急处理水浸情况。绿化工区抢险人员正在清理一德路侨光路口倒伏树木
二、强化行业隐患排查和监管
越秀区各街道对全区排查的水浸点、风险点安排人员进行巡查,按半小时一报的要求将险情及时处理并立即上报三防指挥部,各职能部门按照应急响应要求对分管的行业进行重点观察。重点做好围墙、挡土墙、山体、路树、道路地陷、危房、工地等巡查工作,发现险情及时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等排险工作;加强内涝强排措施,各抢险队伍待命;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做好群众转移和安置救助工作。本次降雨全区共布防42处,参与应急备勤人员约300人。其中,市政防涝抢险队布防点18处,抢险人员64人,车辆设备24台班;绿化专业抢险队抢险人员约68人,抢险车辆16辆;水务抢险队抢险人员约11人,抢险车2辆,抽水泵2台;房管抢险队抢险人员约48人,抢险车3辆;街道布防点38处,抢险人员98人,排水设备28台。下午,在越秀区侨光路往一德路方向,出现了惊险的一幕,一棵两人合抱般的大榕树因为暴风雨天的原因,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被狂风暴雨摧残后,砸中了一台停在路边的小面包车,小车变形严重,另外还有一台中型货车,也被殃及,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下午15:20分,大榕树被清理干净,一德路恢复通车,绿化人员也对周边的树木进行巡查加固,让来往一德路的车辆可以放心出行。人民街还专门派驻了工作人员随时监控珠江水位上涨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预防珠江出现倒灌的情况,因为人民街临近江边,此类情况在暴雨多发季节,也是经常出现。受暴雨影响,北京街辖内惠福东路接近起义路的路口有两棵大树倒伏,北京街相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获悉险情后立即通知了越秀区绿化委工作人员进场清理倒伏的大树。
三、强化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越秀区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认真把三防物资器材重新检查一遍,确保救援装备良好、抢险物料充足。及时通报水雨情和险情灾情信息,统筹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及时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快速处置。区三防办安排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组织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各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继续开展“敲门行动”进行人员疏散,并时刻关注风险点情况,及时做好防御工作。此外,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针对省市政府、广州火车站、省市客运站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900多宗,严格按照不留一处死角的要求,明确整改责任主体,限时整改到位,对暂时无法彻底消除风险的隐患点,制定专项应急度汛方案,坚决落实专项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应急响应效能。同时摸查公园湖泊、沿江堤防、河涌水道、排污管道等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根据气象最新动向预判内涝可能影响的范围,提前落实河、湖“预腾空”工作,确保泄洪安全;落实防汛减灾的人防、技防、物防等准备,全力以赴处置辖区树木倒伏工作,确保防灾减灾效果发挥到位;加大辖内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例会绷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生产”之弦,加强建筑工地汛期专项巡查,督促建筑工地负责人提前做好作业面积水疏导工作,动态监控高大支模、深基坑、塔吊等高危风险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