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6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民进广州市委:
2023年1月,市民进向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关于建设现代化韧性城市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的提案》(第1063号,以下简称第1063号提案),体现了对我市安全发展及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郭永航书记、市长,陈勇常务副市长分别作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抓好落实。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安排,第1063号提案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会办。主办、各会办部门高度重视,坚决落实市领导批示要求,深入研究和扎实做好提案办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函报如下。
一、第1063号提案办理情况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2023年,市应急管理局需承办的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共有32件,其中主办件2件。局党委书记、局长杨伟强同志按照“一把手”责任制的要求,主动领办包括第1063号提案在内的两个主办件,作为局重点工作来抓,多次组织召开局党委扩大会、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审议确定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体方案,专门成立第1063号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印发具体工作方案,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后续跟进等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做好该提案的办理工作。局领导经常到基层和一线实地调研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情况,研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各会办部门积极配合,依职责认真梳理相关情况,提出会办意见,有力保障提案办理工作有序推进。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我局与市民进有关负责同志多次沟通、汇报我局办理提案的工作思路,了解提案办理要求,得到市民进的大力指导和支持。7月31日,杨伟强同志组织召开第1063号提案办理工作专题汇报会议,民进市委邓静红副主委、参政议政处李健晖处长到会指导并讲话,市应急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汇报,讨论研究了下一步工作。按照会议要求,市应急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提案办理意见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二)全面自评,固强补弱。2023年5月,我局以市安委办名义向各区政府、市属相关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安全韧性城市”自评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的函》,要求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GB/T40947-2021)明确的城市人员安全韧性、城市设施安全韧性、城市管理安全韧性3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对标对表开展自评,全面查找短板弱项,并结合第1063号提案提出的四条工作建议,紧贴本部门、本区工作实际,提出下一步补齐短板弱项、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工作措施。
(三)深入研究,指导实践。市应急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办理提案为契机,加强沟通协作,合力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市安委会制定印发《关于推动高水平安全生产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七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责任压实,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更加注重专项整治,更加注重依法治理,要更加注重应急救援,更加注重基层基础,更加注重社会共治)提出35条共103小项具体措施。市安委办牵头持续推进我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指导黄埔、花都、南沙区参加首批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2023年4月组织召开全市创建再动员南沙现场会,促进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二、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基本做法
广州作为超大型国际化城市,人口多、地域广、经济体量大,城市日常运行安全风险较高,加上地处沿海,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高,防台风、洪涝、森林火灾等灾害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我市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提供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我市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21年“双下降”,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在全省2019、2020、2021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应急管理经验做法多次受到应急管理部和省应急管理厅肯定。近期,我市《关于推动高水平安全生产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为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我市持续下大力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重点抓好6个方面:一是抓责任落实。织密安全防范责任网,在全省率先实行应急委、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及专题会议常议常抓,固化市委、市政府全体市领导带队督导检查机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推动出台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1+3”体系文件,研发应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信息系统,建立直达镇街1477人的“粤政易”安全生产工作群,强化落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五个责任”。二是抓主动预防。深刻吸取国内省内较大及以上典型事故教训,及时启动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以一个月执法检查为常态周期,坚持每日一调度、一研判、一报告,举一反三防范遏制同类事故发生。每季度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定期组织11个区和市安委会各主要成员单位编制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报告,排查全市风险隐患形成红橙黄蓝四级安全管控“一张图”。建立重大节假日和特别防护期19个部门联合参与的城乡安全联勤保障机制,实行每日调度、研判、警示、复盘、报告、督办。三是抓专项整治。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省安委会65条具体措施,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大检查大督查,圆满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共成立检查组14.6万个,督导检查单位63.5万家,排查整治隐患241.8万项。部署各重点行业领域每年确定1至2项“小切口”或“薄弱环节”作为攻坚专项治理内容,精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三、对第1063号提案有关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韧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问题
我市高度重视韧性城市的顶层设计,在制定多个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韧性城市建设问题,对相关指标体系、建设标准、评估办法和区域、部门间协作联动等提出指导性意见。2015年,我市制定出台《广州城市安全规划(2016-2025)》;2017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安全规划和安全风险管控的实施意见》;2021年以来,我市先后颁布《广州市应急管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广州市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5年)》正在呈审报批,这些规划均对韧性城市建设作出了前瞻筹划和部署安排。近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拟制的《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其中第10章为建设“绿色繁荣的韧性之城”;我市各区正在公示的《2021~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涉及韧性城市建设内容。
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韧性城市相关理论知识,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和各行业各领域建设,与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智慧城市建设等融合推进,努力提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为保障城市空间布局安全和提高基础设施抵御吸纳风险的能力,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2年9月印发《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设施配建指引》。市交通运输局将安全、韧性摆在交通规划的重要位置,牵头制定的《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前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韧性和冗余能力,全市交通事故年死亡率小于2人/万车。
(二)关于韧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标准和评估方法问题
我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理解韧性城市、安全韧性城市、智慧韧性城市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灾害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市安委办指导各区各相关部门开展安全韧性城市宣传教育,邀请专家指导和解读,切实弄清“城市人员安全韧性、城市设施安全韧性、城市管理安全韧性”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的基本内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全面开展自评,查找短板弱项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三委三部”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织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气象、水务等部门和11个区,重点加强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开展台风、暴雨、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链分析和巨灾情景模拟,在《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完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探索建立防灾标准定期修订机制。
(三)关于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问题
我市各相关部门将韧性城市理念贯穿于制定专项规划、筹划开展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积极主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市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完成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查明地质、地震、水旱、林火、气象、海洋6大类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公共服务、房屋建筑和市政、交通运输等重要承灾体以及综合减灾能力、历史灾害情况,并完成市、区两级综合风险专业性区划评估。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抓好全市“应急一张图”信息化项目,已接入重点行业领域26套信息化系统,将风险、隐患、重大危险源3类数据一屏汇聚,建立全市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电子地图。市地震局完成主城区广从断裂、瘦狗岭断裂和珠江口断裂三条主要断裂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完成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共调查房屋建筑297万多栋、建筑面积约15.5亿平方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充分利用地理时空大数据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建成“智慧广州时空大数据平台”,已经发布包括基础地理、调查评价、业务管理等专题共140项空间数据服务和12项功能服务,奠定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空间基准和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底座。这些工作成果可作为韧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
我市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的首批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城市,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已在国内率先建成CIM基础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形成全市“一张三维底图”,具备海量数据的高效渲染、三维模型与信息全集成、模拟仿真、可视化分析、物联设备接入能力、二次开发支撑能力等6大能力,持续强化基于CIM的城市建设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的“规、设、建、管、运、服”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数字治理,促进韧性城市建设。
(四)关于依托新基建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韧性城市建设水平问题
一是以新基建和智慧城市助力韧性城市建设。2020年初,市政府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部署加快建设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重大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等创新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交通、能源、物流等融合基础设施。2022年7月,市政府印发《广州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科学规划、全面布局、加速建设CIM平台,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智能治理水平。目前,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双千兆网络建设取得先发优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多个宽带建设指标多年蝉联全省第一,2021年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我市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基础平台,打造了集感知、分析、服务、管理、指挥于一体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
二是加快推进物联感知体系建设。2023年5月,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拟制《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物联感知体系专项规划》,提出要围绕广州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以数据创造为纽带,以人工智能为驱动,以统筹规划、需求导向、集约部署、产服分离、汇聚汇通、共建共用为原则,加快建立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
三是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和智慧协同运用。为解决“数据孤岛”、共享协同运用不够的问题,我市加快构建完整的数据要素管理制度体系。
我市重点建好“广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和“广州数据交易所”,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和协同运用。
下一步,我市各级各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稳步扎实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评价体系,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以高水平的城市安全有力保障我市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感谢市民进对我市建设韧性城市、推进安全发展及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专此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