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个人中心 繁体版 简体版 长者助手 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答复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2021304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21-12-07 字体: [大] [中] [小]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答复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第2021304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答复类别:A

  尊敬的林泰松代表:

  您好!感谢您对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所提的《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第20213047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共同研究、认真办理,市应急管理局分别于11月26日、29日、30日与您进行了电话和微信沟通,12月1日邀请您到我局指导工作,并根据您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函复如下。

  一、广州道路交通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市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频繁,路网纵横复杂,车流物流密集,过境车辆多,交通安全治理难度大。目前我市道路9744条,公路通车总里程超1.4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超310万辆,驾驶人超568万人。2019年全年,广州公路客运量2.56亿人次,占全省25%,是上海的3.6倍、深圳的1.7倍;公路货运量8.8亿吨,占全省27.7%,是北京的4.5倍、上海的2.3倍,深圳的3.5倍。快递业务量63.5亿件,全国第一,占全省37.8%,分别比北上深多177%、102%、50%。全省高速公路车流量在广州进出的占31%,广州高快速路过境车流量占17%,是深圳的近9倍,因此,广州交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元性,一直以来备受各级领导、人大政协、市民媒体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交通管理面临的压力逐年增大。当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外卖、快递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配套法规不健全、执法监管不规范,不戴头盔、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逆行、乱停乱放等问题比较普遍,交通安全风险隐患突出;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存在未规划设置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无路可行”,交通设施不完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泥头车、大货车等重点车辆事故多发,监管力度还需加强。

  二、已开展工作

  (一)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总体情况

  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部署要求,今年3月以来,以全省试点城市为契机,以系统观念整合各方资源,紧紧围绕“人、车、路、企、场、救”等交通安全要素,持续深入推进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11月15日,我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0.96%、27.65%,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交通事故;目前全市路口守法率93.4%,环比3月上升21%;摩电驾乘人员戴头盔率82.36%,环比3月上升48%;特别是今年国庆期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1.25%。近年来,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2012年至今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为推进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我市成立了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由张勇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孙太平副市长、边立明副市长等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市工作专班设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专班主任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同时担任,并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抽调业务骨干人员集中办公。

  (二)加强外卖行业安全管理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加强外卖、快递等新业态安全管理以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组织专题研究部署,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于2021年6月组织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提出对策措施,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协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联合管理工作机制。今年8月,各职能部门联合印发《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联合管理工作方案》,从明确工作任务与职责分工、开展外卖电动车登记上牌工作,建立外卖行业电动车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外卖行业规范发展和相关制度保障工作等十个方面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管,并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工作落实。

  2.压实外卖平台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市市场监管局为外卖行业安全监管牵头部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外卖行业交通违法及事故情况定期抄告制度,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通报外卖企业,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到美团、饿了么等外卖行业平台广州分支机构和外卖站点进行安全督导,要求平台企业从外卖配送员安全管理、骑手安全培训、骑手违章行为惩处、外卖配送车辆规范等多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并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截至今年10月,美团、饿了么平台累计开展交通安全培训5089场次(含站点培训,线上及线下培训),对交通违章外卖配送员计分处罚累计36000人次,停岗学习25200人次。

  3.推进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根据《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通告》,我市于11月2日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摸查全市外卖配送平台、企业14家,组织召开我市外卖行业重点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做好外卖行业企业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办法的解读与指引工作,切实推进外卖配送人员及车辆“一人一车一牌一证”管理措施落地。

  4.强化外卖行业信用管理。建立完善外卖行业电动车信息管理平台,持续充实骑手信息数据库,目前已掌握配送员信息近6万人,逐步实现外卖行业交通安全监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研究制定外卖配送员计分及“黑名单”管理制度,健全外卖配送员准入、处罚和退出机制。加快外卖配送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促进行业自律。

  5.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治理。2021年至2023年,在全市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电动自行车(含电动三轮车,下同)研发、生产、销售、维修、停放、充电、检测、使用、监管、宣教等10个环节入手,系统化、全链条抓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实现我市行政区域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明显提升,充电安全管理明显规范,充电设施基本满足实际需求,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起数每年同比下降20%以上。

  (三)强化泥头车安全管理情况

  坚持把加强泥头车安全管理、整治违法违规行为,作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的重点来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行业管理制度机制。印发实施《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对违规企业及车辆进行末端监管,对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运输企业坚决予以退出市场。制定《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道路交通安全指标管理机制》,将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交通安全情况纳入渣土运输招投标的征信环节。指导行业协会发挥行业指挥棒作用,成立“自律自纠巡查宣导服务队伍”,引导行业自律管理。

  2.提升智慧化管控效能。充分运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及时掌握重点路段车辆密闭情况,抓拍处罚违法车辆,实现合法车辆密闭运输率80%以上。大力推动泥头车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工作,全市约6900辆泥头车已100%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

  3.保持严查严治高压态势。加强常态化监管,城市管理、公安交警、住建、交通、水务、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整治,整合现有各部门监管手段,建立事前联防、事中联控、事后联惩的全链条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形成多部门监管、多维度打击、依法从严的监管体系。今年以来共开展路面治超行动200余次,查处泥头车超限超载1214辆,同比增长383.7%;查处建筑废弃物无证排放、无证运输、淤泥撒漏、违法消纳、运输车辆未密闭、违法倾倒建设废弃物1725宗次,处罚金额3433万元。2020至2021年周期内,共梳理诚信记分信息2021条,约谈运输企业23家,吊销《广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运输企业14家。

  (四)加大黑榜企业监管执法情况

  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规,突出加强对道路运输黑榜企业的监管执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将发生同责以上亡人交通事故、存在酒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被媒体及有关部门曝光存在重大隐患的市属“黑榜”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并列入年度诚信评级系统进行扣分,同时对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和安全再教育,督促企业对违法违规驾驶员进行教育和处理。

  2.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行业会议、约谈警示、检查通报、执法处罚等多种措施手段,督促黑榜企业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营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整改和处罚,有效整治问题隐患。

  3.常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建立交通、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2021年以来截至10月底,共对市属“黑榜”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85家次,发现隐患问题101个,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7份,立案查处18宗,处罚6.2万元,所有隐患均已落实闭环整改。

  (五)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情况

  持续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完善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完善国省道、高速公路的路口、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高风险路段交通设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开展交通设施“大体检”。今年以来我市投入2.51亿整治道路交通设施,100%完成高速公路车道限速牌建设,100%完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危运车辆专区划定,100%完成全市公交站点调整优化,100%完成设置右转弯内轮差警示区路口,100%完成“一清一灯一带”和“平安村口”建设,100%完成设置连续非机动车道和机非隔离设施,100%完成校园周边道路设施整治,100%完成89处高速公路隐患治理,道路通行环境更加安全顺畅。

  2.规划推动非机动车道改造。按照“能设尽设”原则,逐步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优化改造现有道路非机动车道,设置机非物理隔离设施,完善非机动车道标志标线,提升整体骑行环境。今年以来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90段、78.47公里非机动车道设置。

  3.突出抓好信号灯智能化建设。结合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加大路口智能化信号灯建设力度,对现有道路信号灯缺口进行全面摸查,制定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建设完成226个智能信号灯。

  (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情况

  我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宣传发动,从教育着力、从实践养成,注重人性化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建成商圈、学校、社区等48个宣传示范点,通过设立村支书劝导岗、赠送头盔、守法与分红挂钩等新举措,增强宣教实效。建好1371个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每月考核通报“两站两员”,并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社会综合治理考核,省动员会以来,劝导交通违法行为540万宗。成立7个行业和11个区“广州街坊”品牌队伍,开发“广州街坊”小程序,精准对接、匹配社区活动需求,全社会参与交通治理,实现群防群治。构建“宣传大矩阵”,持续开展“一盔一带”“五大曝光”等行动,专题宣传报道2416次,总阅读量超2.7亿次,组织“八进”和“百千万工程”活动398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4万余份。开展人性化服务保障,通过建设司机之家、升级“广州泊车”小程序、推广“共享头盔”租借模式、向巡游车驾驶员发放疫情财政补贴、开通夜间公交线路139条和“公交+”便民服务党建专线等举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下一步工作

  (一)严查交通违法,有效净化交通秩序。深入开展“奋战三百天,全力保畅安”全市交通秩序大整治,公安、交通等部门继续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保持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每周五、六、日常态化开展周末夜查酒驾全市统一行动,持续推进拼车包车超员载客违法行为整治。突出抓好客货运行业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企业画像”,充分发挥“两客一危一重货”智能监控预警平台作用,对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隐患实时预警,对违规挂靠、非法营运、故意规避监管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突出抓好公路大型车辆“不疲劳、不超速、靠右行”治理行动,严查大客车、大货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重点违法问题。

  (二)紧盯摩电风险,强力推进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我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工作,规范电动自行车出行秩序,同时落实断油断修措施,强化源头管理。大力建设机非隔离设施,保障摩电车辆有路可行。重点关注快递、外卖车辆违法多发问题,通过约谈、曝光、处罚等手段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两区十镇”挂牌整治验收工作,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摩电管理水平。近期广东省正在制定出台《广东省电动自行管理条例》,我市将根据该条例及时完善我市相关规定。

  (三)加强行业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督促行业协会完善外卖骑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外卖行业监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公安交警部门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推进外卖配送人员及车辆“一人一车一牌一证”等相关工作;联合市公安部门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管理标准,建立企业、骑手考核机制,依法对外卖平台、企业、配送人员实行“黑名单”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约谈、曝光、整治等措施,从根本上、源头上、制度上压实外卖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对外卖送餐车辆的行业监管。

  (四)运用智能科技,开展科学监管。一是建设“城市交通大脑”新平台。建设“精准计算路网、全面测量人车”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交通大脑”。实现圈层态势分析、车辆监控诱导、拥堵事故预警、摩电违规摸排、停车场测控等,做到精准监测、快速响应。二是打造“数字交警”执法新模式。依托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门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实时监测泥头车等重点车辆,采集违法行为数据,录入非现场执法;三是推广应用事件检测系统新技术。通过“自建+共享”的工作机制,推广全市高速公路建设518路事件检测系统,快速检测现场交通事件,实现交通事件秒级响应;四是利用“无人机交管应用”新手段。投入无人机巡逻高速公路,开展对违停、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执法,对各重点施工路段实施航拍监管。

  (五)加大基础投入,完善交通安全实施。根据《广州市辖内市管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交通设施,逐步恢复全市非机动车道,优化改造现有道路非机动车道,做好相关路段的学校周边安全设施完善、“平安村口”、“千灯万带”,慢行系统建设、国省道隐患排查治理等综合治理工作。

  (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规范驾驶。结合将出台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媒体,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东群众文明出行、规范驾驶,形成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共识。

  感谢您对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12月6日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文件
-